2013年5月29日 星期三

請心算:1957+27=?---一個有趣的書名


民國四十六年,香港出版了一本翻譯小說,書名《二十七年以後》。到底是哪一本書呢? 請心算: 1957+27=1984。沒錯,就是大家很熟的那本一九八四》。譯者為黃其禮。這個書名實在取的有趣,這樣不是只有1957年當年有效嗎? 第二年不就要改為《二十六年以後》? 那到了1984怎麼辦? 過了1984又怎麼辦?當然,當時譯者一定沒想到這本書可以紅這麼久,也還好書中的恐怖極權世界沒有真的發生,我們即使在1984的27年以後也還可以看到這本書。


1957年香港大公書局出版


書背插圖: 大阿哥看著你

《二十七年以後》是在香港出版的,對台灣的影響卻很大,因為台灣最暢銷的版本一九八四》就是抄襲此書。1974年桂冠出版了這個譯本,內文稍有修改,譯者署名「邱素慧」,之後華新,遠景,文言,書華各家出版社出的都是這個版本,桂冠和遠景都再版多次一直到2009年印刻找人修改所謂「邱素慧」版,還署名兩位譯者「邱素慧,張靖之」,殊不知其實根本沒有「邱素慧」這位譯者。曾有研究生在論文中懷疑邱素慧並無其人,還致電上述各家出版社詢問,當然都沒有結果。(可惜當時本事務所還沒開張,不然來問我們就對了。)

1974年桂冠抄襲《二十七年以後》,到1984年出到六版
桂冠版正文前有殷海光寫的「一九八四年」評介,看起來好像殷海光為桂冠此版背書,其實不然,殷海光1969年已過世,如何能為1974年的譯本寫序?而且序中所用文字與內文不同,殷海光寫標語「愚昧即力量」,桂冠版內文卻是「無知即力量」;殷海光寫政府的「博愛部」,桂冠版內文卻是「仁愛部」。原來這是殷海光於1951年發表於自由中國的書評,桂冠版收錄此文,大概也有借殷海光名聲的意思吧。除了殷海光的評介之外,桂冠版還附了一篇〈喬治歐威爾及其作品〉,作者署名「黃陵」,內文介紹歐威爾生平及作品,奇怪的是,著墨最多的並不是一九八四》,而是《流浪記》。再仔細看看,內文有一句「我願在譯完『流浪記』之後,...」,循線找到國內《流浪記》(Down and Out in Paris and London)唯一的譯本,是王軼群翻譯的,1970年由大林出版社出版。果然這篇序是王軼群寫的,並不是為一九八四》寫的。也就是說,桂冠內文抄了香港譯本《二十七年以後》,再找了兩篇其他地方的介紹文字放在正文前面,看起來就儼然是一本有名家背書的譯本了。當然,版次最多未必是最好的譯本,這本書還是劉紹銘在1984年譯的一九八四》為佳(又是香港人!)。

1 則留言:

  1. 感謝事務所查證!在8年後剛好入手了一本由「邱素慧,張靖之」譯本的1984,亦讀過了事務所的另外一篇文章「關於一九八四的謎團」。想請問一下,我們應該以甚麼心態去面對這種盜譯的譯本?另外亦想請問為甚麼劉紹銘先生所翻譯的1984為佳?從甚麼方面可以比較出來?再次感謝事務所所寫的文章,讓我知道手上的書本背後的故事。

    回覆刪除